从红河州屏边县湾塘小学2022年被发现是“零近视”后,到今年云南又新增两所“零近视”学校。云南三所学校创造出近视率为“零”的奇迹,并非依靠昂贵的多媒体设备,也没有高科技的干预手段,关键就是保证学生每天3小时以上的户外运动时间。
在近视率不断攀升的时代,这三所小学的教育实践犹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了我们在教育中容易忽视的现实问题。
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?让教育回归自然。科学研究表明,户外活动防控近视的关键不在“活动”,而在“户外”。自然光照能够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,有效抑制眼轴变长,这是任何室内运动都无法替代的效应。与此同时,远距离、多层次的户外视野,也是对眼球睫状肌的天然放松训练。云南的三所小学无心插柳,恰恰契合了视觉健康的内在规律。这提醒我们:最有效的健康教育往往不需要昂贵投入,而是需要回归自然规律。或许,我们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做加法,而是做减法——减少室内课时,增加户外时光。
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?让家长缓解焦虑。许多家长被“起跑线”焦虑所困,“双减”政策后,学校的作业虽然少了,但孩子们的时间依然被各种兴趣班和辅导班填满,无情挤压着休息和体育活动时间。“零近视”小学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,保护视力不仅需要眼保健操和预防近视的设备,更需要到户外活动,极目远眺。放下起跑线焦虑,我们才会发现:教育不是一场需要赢在起点的比赛,而是一段值得好好享受的旅程。真正的教育智慧,不是催促所有孩子同时起跑,而是帮助每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,按照自己的节奏,奔向属于自己的远方。
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?为孩子留有空白。现代教育往往陷入过度干预的误区,用各种培训填满孩子的所有时间,却忘记了留白的重要性。云南三所“零近视”学校没有用过多的室内课程填满孩子的时间,而是给予他们自由探索的自然环境。在非结构化的户外活动中,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身体,更培养了观察力、想象力和创造力。当我们学会把时间还给孩子,家长的自然焦虑也会随之减轻。守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与健康,教育需要减少人工干预,给予孩子自由呼吸的空间,让他们有机会自主探索、自发学习。
“零近视”小学的教育启示远不止于视力保护,云南这三所小学用事实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。好的教育或许不是将孩子与自然隔绝在“现代化”的教室里,而是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奔跑,在广阔天地中健康成长。这要求我们改变评价标准,不再仅仅以分数衡量教育成果,而是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健康。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记者:尹永全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编辑:史敏 杨瑞雪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审核:郭雨晨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