交响音画组曲《茶马古道》玉溪奏响 千年古道焕发新时代乐章

2025-09-21 19:18:41
logo 语音播报

9月20日晚,交响音画组曲《茶马古道》在玉溪聂耳大剧院震撼上演。作为云南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,这部由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倾力打造的作品,不仅是一次视听盛宴,更是一场用交响语言书写中国故事的深情实践。



当晚8点,演出在充满神秘色彩与西南地域风情的交响序曲《祀》与《猎歌》中拉开帷幕,瞬间将观众带入茶马古道的时空场景。据悉,该作品由作曲家黄荟历时三十余年采风创作完成,期间多次深入云南哈尼族、彝族、独龙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村寨,采集、整理原生态音乐素材,并将其有机融入交响结构。“希望通过音乐,再现这段古老的文明历程。”黄荟表示,让听众通过这部组曲认识茶马古道,也从这条古道认识云南。



《茶马古道》共分六个乐章,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。《人马驿道》用快速、急促的擦弦声描绘马帮行路的艰辛,《卡初玛勒》则以轻快旋律勾勒民族风情画面.....令人称奇的是,作品虽完全采用西洋管弦乐队编制,却通过西洋乐器模拟民族乐器的音色,传递出多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与西南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声音意象。“黄荟老师用交响乐器模仿云南原生态音乐素材,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强烈的听觉语言,令人印象深刻。”青年指挥胡星宇说。



除器乐演绎的精彩呈现之外,人声部分同样成为整场演出的一大亮点。由昆明城市学院“博雅之声”合唱团与玉溪聂耳合唱团联袂献唱的混声合唱《摇儿歌》《卡初玛勒》,情感真挚、音色融合,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。女高音独唱段落融入了哈尼族、彝族等民族语言的原始唱腔,极大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层次,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声独唱《布谷鸟叫了》,白族女高音歌唱家董娴以哈尼语与汉语交替演唱,将歌曲中深藏的苦楚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。“这首歌既承载着迁徙民族的苦难记忆,又饱含对新生活的向往,是我在整个组曲中演唱难度最高的一首。”董娴坦言。



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团长柴沁园介绍,尽管作品结构宏大、配器厚重,全体演奏员仅用一周时间紧张排练,仍高水平完成演出。“这部作品既突破传统交响乐理念,又深刻融入民族音乐元素,排演难度很大。但大家克服困难、全心投入,最终呈现出一台高质量演出。”柴沁园说。



当终章的乐声渐息,现场掌声如潮,久久不息。《茶马古道》不仅是对一条古道的音乐再现,更是对中华民族交往、交流、交融历史的一曲深情颂歌。它让穿越千年的马帮铃声,再次回响在今天每个人的心中。

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记者:李书帆 马超
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编辑:施怀 马超
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审核:姚奕君

 

 

 


全部评论
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~

打开享红塔融媒体客户端,查看更多内容
立即下载
发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