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的红塔区洛河乡,山野间野花竞相绽放,当地彝族群众延续着"以花入馔"的古老习俗,将漫山春花转化为餐桌上的时令美味,品尝着专属于云南人的春日烂漫。
上午九点,阳光洒满山林,洛河乡的几位彝族妇女背着背篓,一路谈笑着,步伐轻快地走进山林。在找到“目标”后,她们拿起采摘工具,各施巧技,小心翼翼地将一簇簇野花摘下。
洛河乡村民 白翠玲
花的名字叫老鸹花,老鸹是我们的土话,就是乌鸦,这个花的嘴巴像乌鸦的嘴,所以我们方言就叫它老鸹花。
一路走,一路采,白翠玲和姐妹们寻着春光,灵巧的双手在枝头翻飞,在花苞盛满背篓后,她们将山野间各种可食用的鲜花带回,或与腊肉清炒,或以泉水汆烫凉拌,又或以鸡蛋液煎成金黄饼,与酸菜同煮成开胃汤,这些野花在彝家厨房里化作一道道独具风味的春日珍馐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
洛河乡村民 白翠玲
野花一直从过完年立春的时候可以吃到秋天,甚至有时候冬天我们这里梅花也会弄来吃,一年四季都有花可以吃。每到吃花的季节,我们都很开心,因为我们从小长在山里面,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可能也是我们一种特有的情结,彝族的情结,彝族人都爱吃花。
白翠玲和朋友白会芬、高僡伽都在洛河乡上经营着自己的饭馆,三家饭馆相距不过百米,每到花开时节,她们就相约去采花。这三位相识数十载的姐妹,既是相互扶持的商业伙伴,也是彝族饮食手艺的传承人。闲暇时,她们一起研究野花菜品,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为前来旅游的客人精心准备承载着自然密码与民族智慧的鲜花宴,用漫山的野花编织起彝族饮食文化的活态传承之网。
洛河乡村民 白翠玲
每当到吃花的季节,来吃花的客人还是多的,他们成群结队地约着,开私家车也好,坐大巴车也好,约着来我们餐馆吃花。我们洛河这边吃花的方法很多,花的种类也很多,欢迎远方的朋友来我们洛河吃花,品花,赏花。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记者:陈庆 沈兴跃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编辑:施怀 沈兴跃
红塔区融媒体中心审核:姚奕君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~